叱字谜

叱字谜 柯国臻先生在《开启谜宫的钥匙》( 1997 年,人民日报出版社)灯谜法门 100 种中改造谜底法门( 16 种)下转注法有云:现代谜家柯鸿才( 1902-1983 ,上世纪 30 年代曾旅泰。笔者注)先生引《列仙传》黄初平叱石成羊典故,将转注法易名为叱字谜。而魏

叱字谜
柯国臻先生在《开启谜宫的钥匙》(1997年,人民日报出版社)“灯谜法门100种”中“改造谜底法门(16种)”下“转注法”有云:“现代谜家柯鸿才(1902-1983,上世纪30年代曾旅泰。笔者注)先生引《列仙传》黄初平‘叱石成羊’典故,将‘转注法’易名为‘叱字谜’”。而魏育涛先生的《潮汕灯谜史》(2007年,文史出版社)“潮汕灯谜在海外及港澳台的发展史”一章中称:“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间,澄海籍旅泰著名谜家蔡醉红(1914-1957。笔者注)先生就创造出一种称之为‘叱字谜’的新谜种,此谜种开创伊始在泰国就相当流行,而后海外潮人谜家又将其流传入潮汕地区”。此说源于1974年新加坡《南洋商报》连载作家黄叔麟先生的《灯谜趣谈》系列短文,后集编为《并生阁谜话》,黄先生也不清楚为何名“叱”字,猜想是“‘叱七道八’叱出来的”,可见“叱字谜”之名有一雅一俗之别,“叱石成羊”说似更近成谜手法。谁最初命名“叱字谜”虽无定论,但能肯定它是先在泰国流行,后传入潮州地区的。
北派谜“谜格释例八体三十八法”之别裁体第六法——转注法“系借用成语,婉转拆出字来”,例以“未献佳猷空折槛”商《聊斋志异》篇目,“猷”作“计谋”,“未献佳猷”扣“谋而无言”,《说文》云:“柙,槛也,以藏虎兕”,又《容斋续笔》云:“宫殿正中一间横槛,独不施栏楯,谓之折槛”,故“空折槛”可扣“柙而无木”,依此二扣句,再分别减损出谜底“某甲”。《增广隐格释例》中对“转注格”释义为:“扣一成语,婉转商出一字”,例以“夜不闭户”商字,谜面得先扣“没有人偷”,转而减损出谜底“俞”字。转注格与转注法实无二义,北派谜八体三十八法也称为谜格,只不过北派谜不标谜格而已。依“以面扣底谓之体,以底合面谓之格”法则,转注谜则体、格兼有,应以格论之。转注格法是先会意出现成短语的过渡底,再以过渡底离合提示商出正底字。过渡底可视为“石”,正底则为“羊”,此格法的字谜便是“叱字谜”的前身。
《增广隐格释例》的“转注格”按语云:“ 此格大半只拆单字,与前数格均别”,“某甲”谜若标“转注格”,当为“大半”之外。所谓“前数格”是指重门、屏风、推窗、苏黄等格,“谜格释例八体三十八法”中“重门法”列为别裁体第三大法,可见民初谜人认为转注与重门之间是并立关系。重门法是“作两层射覆”,重门格为“扣谜底一句,再以谜底作面复扣一句”,转注法(格)显然从属于重门法(格),一如曹娥格是碎锦格的特例。《增广隐格释例》以“春雨连绵妻独宿”谜为推窗格例,所谓层层剥蕉,指暗扣“无日”、“无夫”之过渡,而剥蕉又近于重门,然“春”字立靶在面,剥蕉以法论之,可不视为格,《增广隐格释例》中对屏风、推窗两格释义暧昧,谜例亦混乱。《风月梦》第十回有语:“苏黄格再好的,也不能及那‘齐人有一妻一妾’了”,“齐人有一妻一妾”谜源自《竹西春社钞·各格摘要》,谜面可扣出“穷三口”过渡底,相谐商得正底“猴头烟袋”,应属重门格的另一特例,故转注格与其均别。
《并生阁谜话》认为:“壯士一去不复返”不射“爿”字,而射“版”字是叱字。“爿”字是减损出的过渡底,正底“版”字却是会意得字,此例与叱字谜的两扣手法恰好颠倒,倒更符合连环谜的特征,转注格谜的过渡底若能标目,必是两连环谜。按谜目划分,叱字谜属于字谜下的一个子谜种;按猜射方法划分,叱字谜与连环谜是有交集的两个并立谜种。叱字谜还可认为是化转注格的字谜,化格法一般用在谜面或谜底,而叱字谜的化格却在谜目。侯宝林大师1957年整理改编的传统相声《猜字》中曾说到一谜:“正月小,二月小,三月小(字)人”,意为“春少三日”,这是则典型的叱字谜。谜面的“三”字是序数词,在过渡底是数词,可从宽不视作露面,我以为过渡底也应遵循不露面的原则。该谜更早载于《两般秋雨庵随笔》和《归田琐记》等籍,清人吉珩见后,依格仿作一谜:“去年正月初七,今年正月初七,明年正月初七”射“春”字,意为“三个人日”,殊不知《诗禅》中早有类似谜作,而吉作画皮未画骨,不得要领。
《浪迹丛谈·杂谜续闻》载:“有人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亥’十一字猜‘歲’字,谓‘止少一戌’也。又一人曰:‘我亦照此式猜一字’。叩之,曰‘蜀’字,谓‘獨少犬’也,皆有思致”。“歲”字为正猜,“蜀”则为叱字,叱简体汉字可为“虫”。《邃汉斋谜话》载一谜以“升冠格、脱靴格”射“卜”字,取“上”去“一”字,“下”去“一”字意,薛凤昌评价云:“苟以隐晦难人,使射者攒眉寻思,反失兴趣”,是作者自谓机巧。叱字谜当字谜猜,强人所难,有自家脚趾动之嫌,这只是因转注格未被归纳认知。
流传最广的叱字谜当属俞樾的“九十九(字)白”,其间扣合有个“百差一”意。我尝疑重门,而今想来,不必用现代灯谜的法则苛求古代或近代的灯谜,前人的诸多谜思,实对灯谜的发展是有益的。《春谜大观》还有一署名曲园的谜:“九十九岁(古人)白寿”,从《后出师表》中可知,白寿是位病亡的蜀将。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流传着郭沫若解寿谜的谜语故事,这是源自华罗庚先生在1978619日《光明日报》上的《挥泪悼郭老》一篇回忆文章,郭沫若闲聊时曾提及日本人“把九十九岁称为白寿”等等,看来汉字拆解影响东洋寿俗还是很深的。《隐书》里还有两则姊妹叱字谜,即“隐、桓、庄、闵、僖、文”和“宣、成、襄、昭、定、哀”分商“秦”、“炅”二字。《春秋》是按鲁国十二个国君次第编年的史书,俞樾分别以前后六公挂面,意为“春秋前半部”和“春秋后半部”。叱字的过渡底中提示离合以减损为正格,然此二例却是示位,可视为变格。
字谜按谜目划分,有通假字、繁体字、叱字、离合字、形近字、拼音字、同音字等子谜种,离合字与叱字最为相近。追溯改造谜底发展史,历经了“离合体字谜——叱字谜——离合字谜”过程。鄞镇凯先生在《潮汕谜艺》(1999年,花城出版社)“独具一格潮汕谜”一章中认为:初创的叱字谜“未免有生硬之嫌。近几年来,潮汕谜界同仁取得共识,对叱字谜进行改革”,其示例为:“说话吞吞吐吐(叱字)言语支吾”。表面看去,改革后将过渡底纳入谜底,与原来的正底合并为谜底,而实质上谜面能直接会意扣合谜底,谜底的结构是在离合字间加入了“离损动作词(鄞文称)”,这样的格式对“离损动作词”要求非常高,一方面须在谜底作为离合字间的纽带,另一方面又须照应谜面的会意。谜例强调了“支”、“吾”二字的别解,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是改革的叱字,倒不如说是改革的离合字,窃以为应另立谜种(目)为好。
据传蔡醉红临终遗言:“落叶添薪仰古槐,叱一字”,后人确定该谜底为“尧”字,就是“无火烧”了。在不改变灯谜格法最基本的原则的前提下,对格法可不断修改完善,目的是为了能更大限量地自由创作。“无火烧”时,可以“落叶添薪”,也可“仰止古槐”,切不能枝叶莫辨,动辄执斧伐槐。




「还没有人打赏,我来支持一下」

谜材网

真诚打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谜材标签:
 编辑整理:谜材网 www.cdengm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时间:2012-07-04 09:28
 阅读 

 微信公众号:谜材网(cdengmi)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及复制,请注明谜材来自谜材网//不注明出处,谢绝一切转发及复制,请尊重整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转载及复制,请注明出处!谜材网
 本文链接:http://www.cdengmi.com/dengmi/dmzl/1114.html

顶一下[0]

踩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