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两岸灯谜面面观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两岸灯谜面面观 陈浩群 前言 自 1989 年春在漳州市举行的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上,港台首次组团赴会进行两岸谜事交流以来,两岸谜艺交流日益频繁,以徐添河先生为代表的台湾谜家在近年来每年都有参加大陆的灯谜盛会,对推动两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两岸灯谜面面观

  陈浩群

 

前言

 

1989年春在漳州市举行的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上,港台首次组团赴会进行两岸谜事交流以来,两岸谜艺交流日益频繁,以徐添河先生为代表的台湾谜家在近年来每年都有参加大陆的灯谜盛会,对推动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继1998年漳州灯谜协会首跨海峡赴台参加元霄系列活动之后,于2012年 底大陆谜人再次应邀赴台,似乎掀起了两岸灯谜文化交流的高潮。但尽管如此,却从来没有人就两地灯谜的关系和异同作过论述,也没有人对这种交流做过实质性的 评价。本文试图从比较学的角度分重点、有层次地对两地灯谜的历史渊源、性质、异同和相互关系等进行理论分析,以供探讨。

 

一、          两岸灯谜之共性

 

(一)、灯谜的同一性和唯一性

两地灯谜一源同 宗。如果把中国灯谜文化比作河流,那么虽然大陆是主河,而台湾是支流,但源头都一样,皆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和谐统一为核心价值观的浩瀚 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两岸灯谜共同的发展之基和力量之本。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说,灯谜是“可贵的民族智慧的表现”。两岸灯谜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都归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此谓其同一性也。

两岸对灯谜都没有 统一的定义。笔者以为,无论以什么文字来命名,都必须包涵“以汉字为载体的特殊的文化艺术”这样的内容,因为灯谜有其唯一性,即中国文化特有的产物,汉字 是其载体(即使个别谜作包含英语之类的外文,但其主体仍然是汉字),也是其灵魂。离开汉字,则没有灯谜的存在。无论何时何地,灯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阆 苑里的一朵奇葩,它的生命力只有在阆苑里才能展现出来,即唯中国文化方能孕育出灯谜这颗璀璨的明珠。换言之,灯谜是中国文化的特定产物,舍我无他。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一切华人的精神纽带。

(二)、灯谜的功能和历史使命

谜虽小道,为主流文人所不屑,然“必有可观者焉”。谜之功能,除了可供猜射、欣赏和娱乐之外,因其文化属性,还应该具有文化的一般功能——传导社会文明与弘扬社会公德。在这点上,谜应不分地域、不分时空。

中国文人一贯重道,有人说:“穷 我们的一生,寻道,循道,弘道,如此而已。”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笔者以为,谜亦有道,所有谜人都应以寻道为生、循道为法,而以弘道为已任。不分此岸 彼岸,所有谜人都应肩负起中国文人的神圣使命——弘道。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世代相传;另一方面,我们要以灯 谜为工具,以教化人为最高目标来演绎好文化人的角色。只有肩负起如此神圣的历史使命,谜人才能实现最高的人生价值。

(三)、灯谜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灯谜 的社会影响力这一概念,笔者曾在拙文《中国当代灯谜发展简史及新世纪灯谜现状探究》中下过定义,是指灯谜能够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文化娱乐形式,从而改变人 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力量表现。社会地位决定影响力,社会地位越高,影响力就越大;反过来,影响力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地位的提升。

到目前为止,两岸 的灯谜或谜人在各自社会中的地位基本无异。都是天涯孤吟客,一样明月一样愁。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得不到世人的普遍认同,灯谜的地位卑微,几可忽略不 计。无论何地,灯谜依旧寒不当衣、饥不当食。灯谜的社会地位决定了谜人至今仍难脱零地位、零身份的宿命。谜人不能以谜为生。灯谜仍只是工作之余的消遣。谜 人要实现真文人的脱胎换骨的变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四)、谜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依赖

上文提到,中国传 统文化是灯谜发展之本,灯谜必须以之为生存依托。故两岸尽管因存在历史、地域及人文差异,使得在谜人对灯谜的理解层次、创作水平和创作风格等方面存在不 同,但在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依赖方面却显得极其一致。这可从一些典故谜的创作两岸出现“撞车”现象中得以证明。比如两岸都有人以“东来紫气满函关”射苏轼词句“老子经行处”,以“一朝选在君王侧”猜《孟子》句“匹夫而有天下者”,等等。可见,“颐情志于典坟”,爱我所爱,谜人的心往往相通,不受时空阻隔。

(五)、发展现状

目前两岸灯谜均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 态势。“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这基本上是大陆灯谜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而对岸的情况也不好,县、市以下地区少有灯谜组织,而台北、台中、嘉 义、基隆及高雄等已设立灯谜组织的县(市),灯谜活动也大都仅在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上举行,其余时间是难觅“虎”迹。

 

二、          两岸灯谜之差异

 

(一)、各自的历史渊源

作为“主河”的大陆灯谜,其渊源大概可追溯至南北朝时鲍照的字谜诗;以“灯谜”之名出现,则可追溯至南宋时期。而台湾的灯谜始于何时,具体时间已欠考。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清代乾隆年间,福建布政使钱琦曾在《台湾竹枝词》中,对台湾猜谜活动作了生动的描绘:烟花火树佛墙过,映带春灯谜语多。忽听鼓声喧震地,绿旗营里唱秧歌。这大概算是有关台湾灯谜的最早记载了。现在台湾谜界公认其灯谜的播种人是唐景崧,而唐任台布政使已是清末光绪年间的事。显然,灯谜在大陆的出现较之台湾要早好几百年。

(二)、谜人数量及结构

“主河”与“支 流”的流量存在较大差异。据人气最高的“中华灯谜圈”的人数统计,到目前为止,大陆常上网谜人有七百多人,若再加上不上网的传统谜人,全国具猜制能力的谜 人(不包括一般的灯谜爱好者)应在千人以上。而据历届全国性灯谜创作赛的收稿统计结果显示,全国能保持经常性创作灯谜的一线谜人约有三百人左右。与其他群 体相较,这个数量实在是少,但与彼岸比,毕竟存在人口优势,又显得兴旺许多。从人员结构来看,大陆谜人群体是老、中、青结合,且各年龄段均有优秀人才,以 中青代为主的网络谜人,更是思想活跃、观念新潮、充满活力。而反观对岸,现世一线谜人的实际数量虽无法考查,但据笔者所知,闻名于中华谜界者则仅有吴学 平、沈志谦、徐添河、李次高、康维人、叶明冬及林瑞正等区区不足十人。至于年青才俊,则尚未所闻。年龄结构偏老。

(三)、汉语水平及写作功力

    虽 然对台湾目前的灯谜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写作水平,笔者由于缺乏资料而不便妄下结论,但通过阅读他们大量的灯谜作品,发现很多自撰谜文词藻平庸、韵律欠佳,据 此揣度之,其汉语水平和写作功力应不及大陆谜家,差距甚至不止一个档次。大陆由于拥有郑百川、荣耀祥及赵首成等一批汉语水平较高、学术功力较深厚的谜界鸿 儒,使得在灯谜理论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篇篇美文佳作令人目不暇给,说不尽燕瘦环肥,煞是惊艳。

(四)、灯谜创作水平及风格

灯谜作为一门文化艺术,也是一种微型的文学作品,其创作水平的高低及创作风格的形成都取决于作者对汉语言的驾驭和鉴赏能力。较之彼岸,大陆谜人对汉语言的驾驭和鉴赏水平之高主要体现在:

1.更能使用语言符号传情达意

语言符号由音、义结合而构成,“音”是形式,“义”是内容。大陆谜作往往形式与内容兼备,故而更加丰润达意。试比较以下一组同底谜:

【例1-1】:酒后出行作演讲(字)衍(蔡泽杰)

【例1-2】:江湖入市流(字)衍(台湾.林瑞正)

1-1以 “酒后出行”形扣,又以“演讲”提声,充分利用语言符号,如同高水平的足球运动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球场宽度一样,竭力拓展灯谜的表现疆域,故此谜虽因指 事而不抒情,难入“神品”、“逸品”之列,但除了语句通顺、干净利落外,还富有谜味和内涵,是一则不错的字谜作品。而观例1-2,文意有争议,又觉面有闲字抛荒,因“江”、“湖”或“流”均可扣“氵”,三取其一可也。此等聱牙轖舌、谜理不通之作,笔者一概以病谜论之,与同底之大陆谜作相较,大有云泥之差。

传情和达意是语言的两个基本向度。明义说理之文旨在达意,借物咏怀之诗旨在传情。而优秀的灯谜作品必两者兼具。词不达意,是病谜;字不传情,为庸音。在一条小小的谜作中,能同时包涵语言的两个向度,是高水平谜师区别于普通谜手的最明显标志。再比较一组同底谜:

【例2-1】:江头移舟邀相见(字)激(杨志远)

【例2-2】:江湖莫系船(字)激(台湾.李次高)

读例谜2-1,令人油然想起白乐天《琵琶行》中句——“移船相近邀相见”。自撰文句能带出故实,引人进入感人的古诗意境,流连于悠悠的诗情之中,这是形扣灯谜的最高境界,是以灯谜语言传情(本例指诗情)的成功之作,洵为佳构。而例谜2-2,又是一则晦涩难懂之作,难以达意、更难以传情。

文学作品最讲究以情动人。谜之道,尤 以情重。如标题所引诗句,窗前之月其实与往日并无二致,那月照梅花之景,诗人之所以觉得不同寻常,只是因为今天的这个寒夜有故人来访,令诗人心中充满了快 乐之情、欣慰之情和感恩之情。此所谓“境由心造”也。优秀谜人能做到心中有情,并以谜传情。传情与否,可作为区分不同质量层次谜作的标准,也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两岸灯谜之主要差异。

大陆谜人还用灯谜语言表达感遇伤怀、爱恨痴恋和怀古伤今之情,如:

【例3】:清水河,河水流,流尽半生的欢愁,半生的孤独(琼瑶小说二)秋歌、白狐(张伟志作)

【例4】:半生的情,半生的泪,半生的痛,半生的追悔莫及(省份连县,2+2青海大通(梁金强作)

【例5】:尘土飞扬,大江东去,多少英雄。唉!俱往矣,且看英雄何在!(香港地名尖沙咀(郭少敏作)

用以警世或说禅,如:

【例6】:为人一生需检点,淫酒赌毒终无益(洗衣粉品牌)汰渍 (许建南作)

【例7】:善恶到最后,两者终有报(成语)口服心服(吴礼龙作)

【例8】:情恨终成空,归去云山中(形容词)怯怯(拙作)

【例9】:一半禅机一半空(体育器材)单杠(拙作)

用以抒发豪情壮志、爱国热情,如:

【例10】:不图虚名,要出成果(四字新词求真务实(蔡芳作)

【例11】:诚信有成就,实干创未来(字)评(拙作)

【例12】:中国领土,边邻安得白占(城市誉称)玉都(黄跃佳作)

或婉约缠绵、肝肠寸断,或铁骨铮铮、壮怀激烈——人生多少情,皆付灯谜中!如此多情之谜,在台岛是少见的,而在大陆几乎俯拾皆是。

2.更能通过最大量、最优化的语言组合来展现灯谜的艺术美感

如:

【例13】:花叶落后,秋雨正切。看园外衰草,听取得,凄语声声。苦了这十载,直对着酒来当歌,意还不平(6画字) 曲 (张伟志作)

【例14】:人何俊美,心存爱意。欲求又难言,争如默无声!看离别已是一年,细思量又是一春。只盼着来日相逢天无云,唤—声“亲”! (字)青(郭少敏作)

【例15】:望之似虎,射之无声。点火近之,中在石头。(10笔字一)烛(吴楚鸿作)

这几则字谜,如歌似曲,有形扣、会意、提声,把灯谜多重扣合的技巧发挥到极致。

又如:

【例16】:淡淡愁绪凝雨后,恼人最是柳丝斜(六字常用语)轻伤不下火线(陈继耿作)

【例17】:淡墨半匀犹执卷,红袖舒起更添香 (水果品种)垫江白柚 (梁金强作)

用诗的语言,把灯谜的艺术美展现无遗,令观者欲罢不能。

还有:

【例18】:此间功过事,时付笑谈中(六字饮料品牌介绍语)这是非常可乐 (周刚强作)

【例19】:走到哪里都被骗,人情冷暖透骨寒(7字临行前叮嘱用语)一路上当心着凉(周刚强作)

【例20】:涉身歪门邪道,哪有荣光尊严(数学名词二)正方体、面(三耳作)

【例21】:操笑曰:来日奏帝,即便起兵(医疗用语)准备动手术(任焕长作)

【例22】: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六字央视时政特别节目名) 直通地方两会(王峰作)

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通过底文顿读歧解,从而产生盎然谜趣。

还有很多不同内容和风格的优秀谜作,比如讴歌正气、颂扬美德的,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总之,风规各异,多姿多彩,领谜坛之风骚。

 

三、          两岸灯谜交流的实质性评价

 

评价一种学术交流活动的实现意义,主 要根据是该活动对交流双方的学术观念和学术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因为目前两岸各自的发展经验以及灯谜风格对对方的影响极小,甚至是毫无影响,所以,以笔 者之见,这种交流,与其说是学术交流,不如说是礼仪形式的交往。文章开头所言之“促进作用”只是对“交流”本身而言,而对灯谜理论研究和灯谜创作实践并无 实质性意义。诚然,这种交往次数的增加,对增进两地谜人的友谊是有利的。但我们是否应该在扩大学术影响力方面多做点什么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结论

 

比较两岸灯谜之异同,欣赏中华灿烂之传统文化。

谜本同宗,然而有高低之别、优劣之分。台湾谜人较为保守,体现在:谜材单一、手法传统,而创作技巧自“宝岛谜圣”来楚庚之后,已鲜有可书者;大陆谜论谜作皆丰,且推陈出新、精彩纷呈。

展望未来,台湾谜界应效法大陆:传统与创新齐行,地面共网络同步;大陆一味创新而弃传统于不顾者,则应学习对岸同胞对传统的依恋。让我们在和谐统一的大环境之下,共同创造中华灯谜文化的美好明天!

                          

 

 [ 原文发表于《文虎摘锦》2013年春季刊。]




「还没有人打赏,我来支持一下」

谜材网

真诚打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谜材标签:
 编辑整理:谜材网 www.cdengm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时间:2013-04-27 08:27
 阅读 

 微信公众号:谜材网(cdengmi)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及复制,请注明谜材来自谜材网//不注明出处,谢绝一切转发及复制,请尊重整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转载及复制,请注明出处!谜材网
 本文链接:http://www.cdengmi.com/dengmi/dmzl/1189.html

顶一下[1]

踩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