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珠杂谈

骊珠杂谈 魏育涛(汕头) 《春灯》自2004年第5期至2005年第4期连载了武汉蔡大金先生的《探骊谜的由来及发展》和《骊珠谜话50则》二文,去年第六期又刊载了宁德杨东(网名长胶手)先生的《关于探骊探源的推想》一文。三文旁征博引,对骊珠的源流各抒己见,这无疑为谜史

骊珠杂谈

魏育涛(汕头)

《春灯》自2004年第5期至2005年第4期连载了武汉蔡大金先生的《“探骊谜”的由来及发展》和《骊珠谜话50则》二文,去年第六期又刊载了宁德杨东(网名长胶手)先生的《关于探骊探源的推想》一文。三文旁征博引,对“骊珠”的源流各抒己见,这无疑为谜史的研究带来了一股新气象,是值得谜界所倡导的。蔡先生文章援引大量八十年代后有代表性的骊珠谜作,并作出相对比较公正的评价,然文中的一些观点还有待商榷,现就我所掌握的“骊珠”谜情况提出来供大家共同探讨。

关于“骊珠”究竟为谁所创?早在1975年12月,温州谜家柯国臻写成《漫谈谜格》,书中就提出“骊珠”格系上海金寅所创的观点,但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谜界的质疑(所引述内容详见2002年6月出版的高雄漳州文虎基金会丛书之一《微山谜话》P12)。遗憾的是当时质疑和批评者谁,柯先生没有指明。《漫谈谜格》1976年由温州文化馆刻印,1977年2月漳州文化馆灯谜组进行翻印。

首次公开发表文章对“骊珠”格是金寅所创提出异议的,是潮州灯谜名宿谢述心(1914—1988),其题为《浅谈骊珠格》的文章刊载于1981年1月创刊的《凤城谜话》上,文中指出:“二十年代后期,我潮谜人,已有此格的创作。谢会心居士,在1933年脱稿的《辍耕谈虎录》一书中,刊载此格颇详。据称此格开始定名为‘藏头’,继改‘带目’,再改为‘隐目’。惟均感到俗而不雅,后复更改为‘藏珠’,当得到这个名词之后,据说我潮解颐谜社饶隐乐先生,触类旁通,于此时,受‘探骊得珠’的典故启发,遂确定此名。《辍耕谈虎录》中,收入此格的例子有几则,惜原稿经成劫灰,故未能窥全豹,现仅回忆一则,题面采用西厢句,‘调眼色经已半载’,射‘韵目·六月’。”

诚如蔡先生所言,饶隐乐仅是为“骊珠”定名而已,对于到底是谁所创,首创的谜作是什么,谢老文中并没有阐述。现根据汕头谜坛宿将许锦创先生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间,正值年青的许先生与当时的汕头老谜家胡寄云交往甚密,曾阅得胡老先生的《怀蝶室谜话》,胡老的著述中指出“骊珠”格为潮汕谜家朱侠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汕头首倡。在这里我要顺带说一下,蔡文说由潮州市文联、文化馆合编的《凤城谜话》仅出创刊号一期是有误的,笔者虽然寡闻,然家藏谜册中除了创刊号外,尚有编印于1981年4月的《凤城谜话》(2)为证。

饶锡吾,名泽,谜号隐乐,生卒年月不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潮州创办解颐谜社,1954年,加入“凤水谜苑”继续参加灯谜活动,晚年编有《谜格百例》手稿藏本。饶先生谜作居多佚散,现举有一例以资纪念。“环观南北与西东,巫峡潇湘照碧空;更待何时游赤壁,相逢恰在月明中(隐千家诗一句)四顾山光接水光。”

朱侠机(1875—1957),澄海凤翔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即寓居汕头,设私塾谋生。1930年,由他作为发起人,在汕头成立“起凤谜社”。先生谜作散稿,留存无几。“起凤谜社”与稍后成立“怡乐文虎社”是民国期间汕头市区二个重要的灯谜组织,在潮汕灯谜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胡寄云(1910—1980),谜号怀蝶,“怡乐文虎社”成员,是潮汕谜界屈指可数的学者型谜家之一。他曾以《谜史》、《灵箫阁谜话初集》和《江上春灯三十年》为基础,把自己收藏或见闻的谜书广为增补,编辑成《谜书考》。该书1945年初稿,1973年改写,漳州市灯谜协会1987年依据手抄本付印,载于《虎啸》(第24期)。《怀蝶室谜话》是胡老另一重要著作,本谜话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动笔,直到“文革”后还一直续写,部份内容曾连载于1936年前后的《汕报》上。胡老一生不轻易将谜话示人,就我所知目前仅有极少数知名谜家有该谜话的一小部份手写复抄本。

《怀蝶室谜话》等资料的散佚,使我们的考证又增加了一些难度。现在仅凭许先生的回忆来断定“骊珠”格系由朱侠机首创也是缺乏充足的理论依据,对此我们暂且存而不论。要推断“骊珠”格的源流,我们先来看看谜家庄一笑对“骊珠”的诠释。早在谢述心文章发表之前,庄编著的《谜格例解》(1980年油印本)一书中对“骊珠格”进行释义:本格又名带目格,隐目格,谜文挂出时,不写明谜目,只写“骊珠”或写“带目”,由猜者望文生义,触类旁通,于猜射时连同谜目说出。例如:

1.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骊珠)志目一 巧娘
2. 扯住操耳而灌之(骊珠)药 阿魏
3. 半夜有行舟(带目)泊人一 时迁
4. 翁仲原来是武夫(骊珠)石人 若玉
(注:翁仲为墓前石人,武夫也作碔砆,是象玉一样的石。)

以上除谜例3外,其余三则作品收录入一笑老人所编的《已末春灯录》(1979年刊印)和《秋月春灯录》(1981年刊印),以上二册谜集还收编有一笑老人的其他三则骊珠谜作。上述的谜例3蔡文也有提及过,然并非是八十年代作品,庄先生这则作品最迟应是1935年创作的,原作收录入庄先生的灯谜专著《无以名我斋谜存》中,并曾刊登于1936年的《汕报》上。
《无以名我斋谜存》于1936年夏起连载于刊登在汕头的《汕报》上,由胡寄云作评注。该集汇编的谜作是1932年至1935年间一笑老人于汕头大同游乐场暨中山公园历次游艺会悬猜且被揭晓的作品,后一笑老人自藏所有《汕报》版本的《无以名我斋谜存》均赠送潮汕后学。1978春,庄一笑向胡寄云借得《汕报》原版重新抄录,并于1980年夏再行油印刊行,笔者收藏到的就是1980年的油印本。书中载有带目谜三则:

来时万福,去时万福(带目)妓女一 片心
(注:谜面典故出自《聊斋志异·狐谐》)
刘玄德三顾草庐(带目)志目一 龙(注:龙指诸葛亮)
半夜有行舟(带目)泊人一 时迁
庄容川(1898—1989),字海量,谜号一笑老人,普宁市燎原镇果陇乡人(今属揭阳市管辖)。少年时随其父旅居汕头,上世纪三十年代任汕头“怡乐文虎社”(1932年成立)社长。庄先生一生从谜60余载,其门下桃李成荫,人才辈出,曾被谜界誉为“全国十大谜家”之一。先后编著结集谜册多本,后人还将其部份作品编入《一笑老人灯谜集萃》(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出版)。


金寅先生刊于《中华谜海》(江更生主编,学苑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中的《骊珠散论》一文,始载于第一汽车制造厂1984年编印的《九州谜萃》(2)中,文中金先生本人对具体何时创造“骊珠”格却语焉未详。然蔡文中断定:当代“骊珠”格谜首例实肇于上海谜人金寅之手,始创于1962年。不知这可否是蔡先生后来又得到有新的证据,然假使此证据确凿,笔者认为当代“骊珠”格谜首例也未必为金先生所创。笔者所收藏为数不多的潮汕“文革”前灯谜刊物中,就有一册是汕头市工人文化宫业余灯谜组(以下简称汕宫谜组)于1961年9月编印的《灯谜—庆祝国庆专刊》,刊中收录谜作203则,其中第112则就是“骊珠”谜(原作未署明作者):


光荣回乡,加强农业建设(骊珠)作家·田间


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文革”前潮汕谜刊中的“骊珠”谜还有其他数则,但其编印时间均在1962年之后,这里不作赘述。此外,潮州灯谜耆宿张镇和(谜号白云)先生编印于1984年的《亦罢集》中有“骊珠谜选”等栏目,栏中载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去世的潮汕另一灯谜名家徐醉雪一则骊珠谜:


片言(骊珠)词牌 一半儿


综上所述,“骊珠”格的扣合体式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或更早就已经存在,而且在解放初期潮汕地区也的确有“骊珠”谜的实例存在。依据这些事实,笔者不敢苟同蔡文中怀疑述心老人“回忆”真实性的观点。笔者认为:谢述心老人乃是谜界有声望之士,所言之事,谅非雌黄。但遗憾的是资料匮乏,目前尚没有找到潮汕民国时期谜目标有“骊珠”的谜例,这有待我们在资料上继续发掘。

关于谜坛何时大兴探骊之风?蔡文《骊珠谜话》中认为:“闽粤谜人‘探骊’,今青年谜人或鲜知其因,时柯公国臻先生主编《鹿城谜苑》,连续数期推出此格,由此激发‘探骊’者创作欲也。”(《骊珠谜话·之四》)、“二十多年前,骊珠作品稀若晨星。”(《骊珠谜话·之七》)这样的论断是有失偏颇的。


早在柯国臻先生编印《鹿城谜苑》(1980年铅印本)推行“骊珠”谜之前,潮汕已经“大兴”骊珠之风。1972年5月,汕宫谜组恢复活动,重建后的谜组很快就组织人力着手编印教材,举办灯谜培训班。笔者收藏有依照1972年培训班讲义改编,于1978年8月油印的《灯谜知识浅谈》(第一次修订本)。该书中的第四部份就是讲述“谜格”的,由有“谜坛阁老”之称的谜界名宿陈镇权先生执笔。文中陈先生将潮汕地区常见常用的谜格厘定为40个,分成六大类。“骊珠”格是其中之一,归属于“隐蔽类”。陈文中对“骊珠”格的析义:本格免标谜目,让猜者自行揣度,犹如探骊得珠,故以此名格。附有一谜例:


一浪高一浪(骊珠)潮剧 彭湃(注:彭通澎)


陈镇权(1911-1993),谜号平庐。曾任汕头市职工灯谜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灯谜学会顾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陈镇权与潮汕谜家张石侬、胡寄云、邱振宗、伍学恒、赵少如、陈少梅、吴浩水等交情甚笃,后人把他们合称为汕头谜坛“八贤”。“八贤”学识渊博,治谜勤谨,潮汕地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多数当今全国知名谜家是与他们的精心扶掖密不可分的。


根据我现在掌握的资料,可以证实“骊珠”的扣合体式是潮汕常见的。在柯国臻写就《漫谈谜格》(1975年12月)之前,潮汕谜刊此类谜作数量不少,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则。


1973年5月汕宫谜组编印的《灯谜》(3)中载有:


东方红一路(带目)街道 向阳/邱振宗作


盼星星,盼月亮,只盼深山出太阳(带目)首都 仰光/陈国民作


1974年汕宫谜组编印的《灯谜》(8)中载有:


今夜月明人尽望(隐目)首都 仰光/张石侬作


1975年12月汕宫谜组编印的《灯谜》(11)中载有:


迎春花开(骊珠)红楼人 张华/佚名作


由上述我们可以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尽管当时潮汕地区存在“骊珠”的扣合体式,但骊珠、带目和隐目的概念是混淆在一起的。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众多潮汕谜刊(甚至在同一谜刊中)都出现过以上三谜格概念不分的情况,如:

1977年5月,汕宫谜组编印的《灯谜》(14)中载有:


学习大庆(骊珠)刊物一 红旗/伍学恒作


1978年1月,汕宫谜组编印的《灯谜》(17)中收录有潮州工人文化宫参加汕头1977年“五一”和“国庆”二次会猜的作品40则,其中就有收编有以下四则作品(原作均未署明作者姓名):


一颗星(隐目)书名 号角


初学写字(骊珠)书名 开端


口服外敷要区分(骊珠)用物 食格


先尝白茄和青豆,又试黄瓜红萝卜(骊珠)食品 四色菜


1978年10月,澄海莲下文化站编印的《灯谜专刊》(3)中载有四则谜作:


解带格的作用(隐目)成语 心不在焉/汕头朱虹作


渔舟晚唱相互答(骊珠)泊人 乐和/澄海竹友作


斜月绣帏难入梦(骊珠)单位 照相/澄海吟风作


西施从此不颦眉(骊珠)古美人 莫愁/澄海晚□老人作


1979年秋,潮汕地区“文革”后闻名全国的民间灯谜研究组织澄江探虎斋编印《谜刊》(2)中摘录外地谜刊中的四则谜作(均未署明作者姓名):


智者在虚心(隐目)明人 于谦/沈阳谜作


吾(隐目)成语 有言在先/沈阳谜作


探照灯搜索(骊珠)电影 追捕/漳州谜作


李白落魄(骊珠)唐诗 人生在世不称意/漳州谜作


直至1980年初,潮汕地区的谜刊对骊珠、带目和隐目三谜格
的界定才比较清晰。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单是本人收藏到1980年一年中编印的潮汕谜刊中就有“骊珠”谜作三十余则,分布在潮汕各地的谜刊中。这些谜刊包括:《灯谜》(汕头市工人文化宫灯谜组编印)、《文苑商灯》(汕头市中山公园灯谜组编印)、《百花迎春灯谜专集》(澄海澄江探虎斋编印)、《灯谜》(潮州市工人文化宫灯谜组编印)、《彩塘灯谜》(潮安县彩塘公社文化站灯谜组编印)、《意溪灯谜》(潮安县意溪公社文化站灯谜组编印)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


吴姬压酒唤客尝(骊珠)商号 迎春/澄海蔡建群作


满口为国为民(骊珠)小说 家/潮安纪岱山作


“嫁得瞿塘贾”(骊珠)作家 巴人/潮安郑百川作


“壮士一去兮不复回”(骊珠)刺客 要离/潮安许人山作


事夫誓拟同生死(骊珠)字一 人/潮安陈贤麒作


洞中豁然开朗(骊珠)穴位 光明/汕头吴宁伟作


如盘如汤(骊珠)小说 红日/汕头芳草作

笔者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孕育出来的灯谜作品必然会深深地打下时代的烙印。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贯彻文艺为政治、为生产、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指引下,此时期谜作在重视浅显通俗的情况下,还必须兼顾作品的思想性和战斗性,从而导致“骊珠”谜这类相对是“阳春白雪”的作品得不到很好地推广。正因如此,这才是建国后的三十余年内斯谜一直沉寂的历史文化根源所在。

〖注:本文刊载于2006年3月1日出刊的《春灯》(总第62期)〗




「还没有人打赏,我来支持一下」

谜材网

真诚打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谜材标签: 骊珠 骊珠格
 编辑整理:谜材网 www.cdengm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时间:2007-10-25 10:59
 阅读 

 微信公众号:谜材网(cdengmi)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及复制,请注明谜材来自谜材网//不注明出处,谢绝一切转发及复制,请尊重整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转载及复制,请注明出处!谜材网
 本文链接:http://www.cdengmi.com/dengmi/dmzl/509.html

顶一下[0]

踩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