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曲名词术语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一字】
丑、出、爨、妲、旦、夫、孤、驾、介、净、开、俫、末、弄、傩、生、酸、外、巫、优、折、

【二字】
八音、拔禾、把色、百戏、伴哥、伴姑、邦老、抱锣、豹尾、鲍老、北曲、北弋、变文、宾白、钵头、孛老、薄蓝、卜儿、部头、参军、苍鹘、藏戏、唱赚、潮剧、冲场、川剧、穿关、传奇、吹腔、打讹、打砌、大遍、大曲、代面、当行、滇剧、吊场、调腔、东柳、都子、断送、队舞、二簧、法曲、凤头、敷演、副净、副末、赣剧、高腔、宫调、勾栏、关目、郭秃、过曲、汉调、合唱、合生、花部、换头、徽调、集曲、家门、角抵、教坊、捷讥、京剧、京腔、九宫、剧曲、卷戏、开呵、科泛、科诨、磕瓜、昆腔、乐床、乐府、乐棚、乐探、梨园、伶伦、六么、露台、乱弹、罗戏、么末、眉户、庙台、末泥、木大、南昆、南曲、南戏、披秉、皮簧、扑旗、七声、砌末、秦腔、清戏、琼剧、氍毹、入破、散乐、散曲、色长、社火、神楼、书会、丝弦、四片、宋词、俗乐、套数、贴旦、贴生、瓦舍、尾声、五音、舞判、务头、西梆、西皮、戏班、戏房、戏头、弦索、咸淡、湘剧、小旦、小令、楔子、行首、行头、行院、许胡、旋宫、眩人、雅部、雅乐、讶鼓、艳段、燕乐、腰棚、曳剌、引戏、引子、影戏、硬鬼、邕剧、元曲、院本、院么、粤剧、越调、杂扮、杂当、杂剧、摘遍、掌记、招子、正生、致语、侏儒、猪肚、转踏、壮剧、做场、

【三字】
巴陵戏、白字戏、板腔体、梆子腔、参军色、参军戏、参军桩、草台班、辰河戏、出脚色、打野呵、大收煞、倒七戏、地方戏、调队子、福州戏、高拨子、高甲戏、工尺谱、鼓子词、鬼门道、桂林戏、海盐腔、黄梅戏、金华戏、京梆子、九部乐、傀儡戏、昆山腔、老郎神、乐平腔、梨园戏、立部伎、柳子戏、路岐人、目连戏、南北曲、南杂剧、袍带戏、莆仙戏、祁阳戏、乔影戏、青阳腔、清商乐、跚竹马、十部乐、十二律、十三调、耍孩儿、水磨调、四平腔、宋杂剧、苏幕遮、踏谣娘、太常寺、外江戏、西秦腔、西秦戏、弦索腔、小收煞、哑杂剧、宜春院、宜黄戏、义乌腔、弋阳腔、余姚腔、元杂剧、正音戏、正杂剧、诸宫调、诸杂砌、竹竿子、子母调、坐部伎、

【四字】
霸王院本、北路梆子、唱念做打、冲撞引首、打略拴搐、东海黄公、闺怨杂剧、汉调桄桄、和曲院本、河南梆子、徽池雅调、驾头杂剧、角色行当、荆刘拜杀、莱芜梆子、老胡文康、梨园弟子、辽东妖妇、绿林杂剧、南北合套、南洪北孔、铙鼓杂戏、蒲州梆子、山东梆子、上党梆子、上皇院本、绍兴乱弹、拴搐艳段、四大徽班、四大声腔、题目院本、题目正名、同州梆子、脱膊杂剧、温州乱弹、五花爨弄、鱼龙曼延、章丘梆子、中路梆子、诸杂院爨、

【五字(以上)】
本色和文采、樊哙排君难、京腔十三绝、九转货郎儿、霓裳羽衣曲、曲牌联套体、同光十三绝、元曲四大家、杂剧十二科、
江湖二十脚色、南府与升平署、诸杂大小院本、
二小戏与三小戏、临川派和吴江派、

●资料来自《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 
编辑整理:谜材网www.cdengmi.com 转载及复制,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人打赏,我来支持一下」

谜材网

真诚打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谜材标签: 戏曲 戏剧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及复制,请注明谜材来自谜材网//不注明出处,谢绝一切转发及复制!
 本文链接:http://www.cdengmi.com/micai/1807.html
 发布时间:2019-02-17 19:56
 微信公众号:谜材网(cdeng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