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儒供状-判词

一位名叫王大儒的书生,因犯风流案被拘见官。公堂之上,他毫无遮掩,援笔立就这篇“供状”。知县大人阅此“奇文”后念其文思敏捷、才学出众,顿生怜爱之心。于是当堂作伐,玉就良缘,使一桩“罪孽之案”遂成“千古佳话”。

王大儒供状

律固因罪以相加,法亦原情而议减 ;
儒情无苟且,性本方刚,未识花红柳绿 ;
丁年问字,那知蝶浪蜂狂 ;
十六而掇泮水之芹,越年而馆(登)陈鸿之舍 ;
才非附凤,亦可凌云;
腹怀(愧)腾蛟,颇称学海 ;
正宜潜心闭户, 勿窥董子之园 ;
讵可荡检榆(偷)闲,竟鼓庄生之瑟 ;
不意风流孽债,早结五百年前 ;
由是云雨绸缪,竟成半个月内。

回忆仲春佳节,二月芳辰 ;
桃花映人面而俱红,柳絮索(牵)桓娥而共翠。
斯时儒也,咿唔偶暇,聊低(效)庄子以观鱼 ;
讽诵之余,可拟杨明之芳草;
夫何回头一顾,青光逼我上云霄 !
四目交投,饥渴从心生肺腑 ;
芙蓉映月,盈盈杏脸半含羞 ;
杨柳迎风,袅袅蛮腰恰一束 (辍);
口含艳菊,手挽侍儿 ;
莲步乍停, 启樱桃而红半点 ;
秋波一转,敛素衿而佩有声 ;
求生以海棠之花,询我以木鱼之字。
噫!鲁男子之不作,谁复坐怀 ;
程明道之已亡,孰能闭目 ;
儒乃求其淑号,则彩凤为名。
继求其所亲,则陈鸿是叔 ;
乍闻则惊为淑女,未敢强求 ;
转计则喜属东家,犹能撮合。
无何,西施既去,东道随来,
姑问其侄女之亲, 则曰既鸿定而丧偶 ;
复求其朱陈之好,又似口受而心辞 ;
嗟嗟!弱质书生,担不惯(起)相思之重;
短竿彩笔,写不尽鸾凤之词 ;
固已推明月而还青天,安佳人于薄命矣 !

不意青灯之馆,尚未燃藜 ;
绣阁之书,频来问字 ;
青(春)梅致语,姑娘立等秀才;
小生自思,问字必然好意 ;
于是别书馆而向兰房,绕回廊而穿曲径 ;
娟娟明月,恍烧风烛之光 ;
习习薰风,若奏龙吟之笛 ;
潜心入阃 (间),瑶琴横一案之书 ;
转步登楼,蕙帐蕴千金之体 ;
试揭纱厨而偷看,芍药方浓 ;
细弹鸳枕以相惊,芙蓉半醒 ;
此时此际,即老父台设身处地,将若之何 ?
乍喜乍惊,在小生(则)心动神飘 ;
竟如此矣 !

枕上山盟海誓,大都儿女私情 ;
栉中乐极生悲兴,总是家庭凄楚 ;
鸡鸣天曙,牵衣而许以终身 ;
涕滴泪盈,解佩而戒以薄幸 ;
由是江郎之笔,总是画眉 ;
薛氏之笺,竟成密约 ;
天长地久,已非一朝 ;
夜去朝来,将临半载。
忽日美人过访,小生倒屣以相迎;
是时情兴半高,玉手拂衣而并坐 ;
未及捧槟款茗,先求握雨携云 ;
太湖石上,权为翡翠之床;
茉莉丛中, 暂作鸳鸯之帐 ;
欢娱未已,履(屣)声之的的随来;
转辗方浓, 人影之昂昂倐至 ;
在凤则为叔父,在儒则属东家 ;
三面相逢,百词莫辩 ;
当场一叫,四壁皆来 ;
未(束)解仁台,共遭囹圄 ;
吁 !于今月余,明是一处宿 ;
何须细问搜因由,一双心意两相投 ;
若得好休便罢手。

窃思男室女家,本是人情 ;
夫唱妇随,罢为天秩 ;
故毛诗三百,首重关睢 ;
而大易一书,终言归妹。
设桃夭早赋,杨平之愿已酬 ;
摽梅光歌,红拂之奔安有 ;
无奈望三星而不见,深闺有不字之贞 ;
冀并蒂而无由,寒窗守十年之寡。
在儒固椿萱俱谢,在凤则叔婶犹存;
乃东床莫叩其坦腹,西厢安得不听琴 ;
此及笄之女所必然,弱冠之童所不免 ;
故斯时儒也,若守夫礼义 ;
使旷夫怨女,恐辜盛世之人 ;
惟通变达权,斯启后承先,庶存室家之道 ;
伏原宏开汤网,莫罗比翼之鸿 ;
大发慈悲,早留方便之所:
夫按律固应离异,而原情实有可怜 ;
倘念三生石上,秦楼之月重圆 ;
一脉斯文,合浦之珠还润 ;
虽是一段风流案,实千秋父母之心 ;
他年产桂子兰孙,咸沐此日之和风甘雨矣 !
 


 

王大儒判词

大易虽始自乾坤, 毛诗何取乎郑卫 ?
守周公之礼,必知易地则皆然;
读孟子之书,未必无媒而苟合;
诗思清如水,自因欲火而愁;
心肠乐似云, 岂为彩霞所破;
审得陈彩凤:
十年未字,不堪挑引琴心;
王大儒一派斯文,何乃猖狂包胆;
况属关西之席,尤当存庄重之心;
纵南国佳人,或时有约 ;
而东家之(处)子,原不可搂 ;
岂半领青襟 (衫) 绣出翡翠双棲之服;
一泓绿水, 翻作鸳鸯比翼之河;
此风流之案所必诛,冤孽之场不可赦者也!

然朝廷有略法以原情, 官府亦设身而处地;
红妆少女 赚人,是柳叶之眉;
黄卷书生,误我是桃花之命;
蝼蚁也知春色,好斯人未免有情;
梦魂不到故乡来, 本县曾经此苦;
王氏子才堪折桂,暂且偷桃花;
陈家女技擅描龙,何妨引凤;
明珠玉美, 一双是地下神仙 ;
女貌男才, 两个非色中饿鬼 ;
恨则恨 ,  乐昌曾有分离镜 ;
喜则喜 , 平地今成撮合山 ;
天公无错我无差,  夫婿分明佳婿 ;
冤家有头债有主, 新人原是旧人 ;
狄仁杰反周为唐 , 蔺相如返璧归赵 ;
鸿恩似海 ,父母官亦作冰人;
铁案如山, 慈悲心遂成菩萨。


注:王大儒供状出自《岭南纪事》,是流传于广东地区的一段诙谐的骈体文;供词是王大儒在书斋偷情的自辩之词,写得入情入理;判词也不是刻版的法律文本,十分人性化,读起来饶有趣味。这篇供词也曾被改编为戏剧。传统谜友多以王大儒供状入谜,品文作谜,确也怡情。

编辑整理:谜材网www.cdengmi.com 转载及复制,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人打赏,我来支持一下」

谜材网

真诚打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谜材标签: 王大儒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及复制,请注明谜材来自谜材网//不注明出处,谢绝一切转发及复制!
 本文链接:http://www.cdengmi.com/index.html
 发布时间:2007-05-01 09:35
 微信公众号:谜材网(cdengmi)